清晨的薄霧還未散盡,我已踏入臨安太湖源的山門。不同于盛夏的燥熱,初秋的風攜著草木的清冽,剛觸到肌膚便讓人精神一振。沿石階而下,最先撞入眼簾的是溪澗里的青灰色巨石,水流從石縫間漫過,濺起細碎的銀花,聲響清脆得像浸了涼意的風鈴。
? 往里走,山林漸漸染上秋的痕跡。高大的柳杉仍守著濃綠,卻有零星楓葉悄悄換了紅裝,像不小心落在枝頭的火苗。陽光穿過枝葉的縫隙,在鋪滿松針的地面投下斑駁的光斑,踩上去軟乎乎的,還能聞到松脂淡淡的香氣。偶有熟透的野栗子從樹上滾落,“咚” 地砸在草葉間,驚飛了幾只啄食的山雀。?
行至 “源字石” 時,風忽然變得溫柔。抬頭望去,遠處的山脊被白云纏繞,山腳下的村落炊煙裊裊,溪水在此處繞了個彎,映著藍天與紅葉,竟像是把半個秋天都裝進了水里。我尋了塊光滑的石頭坐下,脫鞋將腳探進溪中,涼意順著腳尖往上爬,瞬間驅散了徒步的疲憊。?
返程時路過古橋,見兩位老人坐在橋欄上聊天,竹籃里裝著剛采的野獼猴桃。他們說再過些日子,漫山的樹木會更紅更艷,但初秋的太湖源最是舒服 —— 不冷不熱,人也不多,連風都帶著股自在勁兒。?
走出山門時,夕陽正斜照在 “太湖源頭” 的石碑上?;赝瞧荒荷p籠的山林,忽然明白為何古人總愛秋日尋山:這里的秋,沒有蕭瑟,只有溪水潺潺、葉葉含情,藏著最動人的溫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