徽杭古道
【線路地點】臨安市馬嘯鄉-徽州績溪縣伏嶺鎮
【徒步距離】徒步全程路程約20公里
徽杭古道是古時徽商和浙商互通貿易的重要通道,其中保存最完整的是績溪縣境內的一段盤山小道,沿途可見峽谷山中的溪水、瀑布。
險峻的山體,柔軟的小草原,鯉魚跳龍門和擋風巖等古樸景觀,偶爾可見炊煙繚繞、男耕女織的山中人家。其中,江南第一關,海拔424米,是徽杭古道重要關隘,是前往清涼峰的主要通道。
百丈嶺古道
【線路地點】龍崗鎮百丈村-百丈嶺-纖嶺-柳嶺
【徒步距離】徒步全程路程約20余公里
百丈嶺屬于龍崗鎮古老而神秘的百丈村轄區,平均海拔1334米,最高點海撥可達1558米。自古就有“百丈嶺高高,纖嶺濤濤,不帶冷飯性命難保”之說。
百丈嶺之高之險的處境,隨著鄉村公路的全面發展,離我們越來越近了,慕名前來暢游百丈嶺的“驢友”和雅客也越來越多。
吳越古道
【線路地點】浙西天池—寧國萬家大塔村
【徒步距離】徒步全程路程約35公里
吳越古道為1100年前吳越國建筑,依山勢而建,然塊石鋪就,是當地古建筑中獨一無二的偉大工程。整體保存較好,是華東10大戶外徒步線路之一,值得一去。
千頃關是吳越國首都臨安的重要關口。海拔1140米的浙西天池,水域面積近千頃,湖水清洌幽藍,水天一色,四面高山圍繞,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梅花鹿的主要棲息地。
道場坪古道
【線路地點】昌化鎮楊村上嶺腳起—安徽寧國
【徒步距離】徒步全程路程約3公里
從昌化鎮楊村上嶺腳起,上半山嶺,過半山亭,經道場坪(舊有黃花關),到安徽寧國境內。
道蕎麥嶺古道
【線路地點】昌化鎮三星村駝塢起—安徽寧國
蕎麥嶺古道是世代兩昌(昌化,昌北)人踩出來的,在古道上,每隔五里就設一個茶亭,供過往路人休息。
過去昌北山區(龍井,魚跳一帶)人用自己紡織的棉織品,糧食,棉,麻沿古道到昌化換回食鹽與布匹,古道成為兩地人的生命線。
昌寧古道
昌寧古道在臨安龍崗龍井的崇山峻嶺和山澗溪流之間,綿延著一條神秘的古道。千百年來,無數的商賈路人在這條道路上默默行走,悠遠的上山號子,回蕩在山谷、急流上空。
古道上往日印跡仍歷歷在目,村中龍井寺、跨越溪流的三渡橋仍屹立在風雨中,仿佛在遙憶著那一片歷史的風景。十里青山路,兩旁植被豐茂,五華里設有卷門洞一處,供路人避雨休憩。
陸臨古驛道
【線路地點】蜿蜒于陸家村南側群山之間
【徒步距離】徒步全程路程約5公里
陸臨古驛道往北可達湍口陸家,往南可達淳安臨岐,大致呈南北走向,為明清時湍口與淳安的必經要道。所經之處有溪相右,亦有左石橋,驛亭沿路分布,其中較完整的有魯氏之墓、麻灣石拱橋、母竹塢口橋、關口邊橋、半沈嶺石驛亭等。
柳嶺古道
【線路地點】下塔村南-新橋鄉柳川村
【徒步距離】徒步全程路程約8公里
柳嶺古道位于下塔村南。北起下塔,翻柳嶺,南至新橋鄉柳川村。南北山腳涼亭各1座,清康熙三十一年(1692)年建。北亭旁有一石梁橋,嶺頂有一卷洞,內有碑。
馬嘯嶺古道
【線路地點】大峽谷鎮玉山村-馬嘯
【徒步距離】徒步全程路程約7.5公里
馬嘯嶺古道位于玉山村南馬嘯灣,建于清代。北起于大峽谷鎮玉山村,南至馬嘯鄉,長約7.5公里。半道有石涼亭,呈拱洞狀。原為商貿貨運的重要道路。
西經古道
【線路地點】杭州臨安市錦北街道集賢村
【徒步距離】全程徒步約15公里
由西徑山麓西側入山至雙林寺的通道,便是聞名遠近的“西徑古道”,古拙蒼勁,大多是用塊石壘砌,雖有1000多年的歷史千百年,仍舊保持完好,古貌依舊。
古道兩旁是森森的古木和伴隨的潺潺流水,盡頭的雙林寺猶如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,靜靜等待游人的到來。